2017年8月8日 星期二

出羽桜 大吟醸酒

整體評分:2/10
入手難度:2/5(較易)
淡而無味,辛口度高,餘韻欠奉,數一數二的劣品


背景簡介/特色:

位於山形縣的出羽桜酒造初創於1892年,以百餘年的酒造歷史來說並不算長。
酒造此前曾多次分家,出羽桜酒造在分家後專注研製當時屬非主流的大吟釀級別酒,在1980年曾獨創「櫻花吟釀」。
酒造同樣是有走出日本的視野,早於1997年,出羽桜的出品開始於輸出國外販售,到現在其出品以在世界各地超過25個國家地區發賣。
它也有一個藝術館,收藏了不少工藝品,以酒造來說,也是挺有特色的。

出羽櫻在日本酒評價網 Saketime 中於山形縣排行第九位,在上的其實也是極具名氣的酒造,只好說山形的清酒實在出色。
在香港,出羽櫻的清酒還算隨處可見,其中「雪漫漫」(出羽桜 雪漫々)是非常有名的冰溫熟成酒,但筆者暫未有機會品嚐。

香氣/口感/味道/餘韻:

這瓶酒是於尖沙咀一間中高級日本料理餐廳點的小瓶裝,旨在嘗試以此配餐。
開瓶溫度估計約為花冷(約10度)狀態,侍應入杯後便立即嘗試聞聞香氣,可是它實在淡麗得很,沒有香味,唯一可取的是...酒精味也沒有。

入口的時候,酒體辛口堅實,甚低的酸度更突顯出辛辣刺激感,可是當時配搭上白身魚刺身,強烈的辛口感不能提鮮之餘卻掩蓋魚生味道。
把酒緩緩入喉,感覺辛辣而有酒精味道,後味卻不足,收飾度差。

其後半段,香氣味道餘韻亦全無起色,配搭辛辣的漬物也不能蓋過其辛口感,酒精味隨溫度上升顯變明顯,劣品也。

後記/補充:

這瓶大吟釀是筆者近來喝過正規品中最難喝的清酒,雖只是小瓶裝,由三人一起飲,也有度日如年之感。
如此作品讓筆者對品牌形象大打折扣。仔細看瓶身,是17年5月出品,也已經過火入處理,品質應不會因運送過程而有太大質量落差。
這樣辛口酒精感重的一瓶大吟釀,難道是黑龍九頭龍般,是「可燗的大吟釀」(註)嗎?

我真的希望這瓶是出羽桜品質最低的清酒,我還是會給此酒造一些機會的。

*註:一般大吟釀級別的酒口感纖細,宜冷飲,而黑龍九頭龍是以可暖飲的大吟釀作招徠。




2017年8月6日 星期日

來福 純米大吟釀 超精米 8%

整體評分:7/10
入手難度:3/5(中等)
超低精米步合,米味強烈酸度低而偏甜,表現穩打穩紮

背景簡介/特色:

位於茨城縣的来福酒造成立於1716年,至今已有300年歷史。
近年来福酒造比較有名的,就是採用天然花酵母釀造的清酒系列,還有即將介紹的:超低精米步合的清酒。

一般而言,在釀造清酒時,酒造會將酒造好適米先行打磨,目的是將米的雜質磨走,剩下「心白」部分。
「心白」部分佔米粒的體積愈大,釀成的日本酒品質愈高,雜味愈少。

精米是一種科技要求很高的技術,「獺祭」聲名大噪的由來其中之一就是研製精米步合二割三分(23%)的故事。
當然隨著科技日益進步,超低精米步合也不是一件新鮮事。下圖為来福這瓶8%精米的米粒原型。

這瓶清酒是2016年 Sake Competition Super Premium 部門冠軍。For your reference,十四代 龍泉只是獲 Silver Award (難以置信吧)。 



香氣/口感/味道/餘韻:

是次於餐廳開瓶,為用餐第一瓶清酒,預期這瓶清酒是相對清淡。
剛入杯時是雪冷溫度,香氣收歛並有有些微酒精味,酒的顏色像水一樣清澈透明。
溫度略有回升後,酒精味道消散了,隨之而來是較強烈的米香味道和一點百合花甜香。

入口時,米的旨味散發於口中和前顎,而且酸度非常低。以清酒來說,它該算偏甜一類,酒體順滑而清澈。
把酒緩緩吞下,餘韻中長而持續,酒精感收歛得宜,後味同樣是較強烈的米味。
在品飲的後半段,此酒表現仍然一致,花香味和甜味隨溫度繼續提升而變得更濃烈,整體仍算討好。

特別注意的是由於此酒酸度甚低,在配搭較酸的食物時,米味會變得非常強烈,自身的甜度反而不能突顯,要注意。

後記/補充:

事實上筆者對超低精米步合沒有特別寄予厚望,畢竟認為過度的磨米會失去酒米的風格和原始味道。
此酒在去年得獎後,售價價格便立即提高近40%。
在品飲之路途中,筆者只會將此類噱頭品項作為「打卡」之用,畢竟覺得一生人總要試一試一些極端作品。
以8%精米步合來說,即使加了價,這瓶酒已是同類作品中售價最便宜一作了。

近日,銘柄「楯野川」發佈於2017年9月會發售 1% 超超超超超超超精米的清酒,盛惠 108,000 yen (沒錯是十萬八千 yen) ... 限量150瓶。

跨張了些吧? 看來被磨掉的99%米粒,能餵飽千萬人(笑)。


2017年7月24日 星期一

新政 琉璃 別誂中取り 純米原酒

整體評分:8.5/10
入手難度:4/5(困難)
新派清酒先驅,各方面與白酒有過之而無不及,能登大雅之堂。

背景簡介/特色:

新政酒造位於東北地區秋田縣,是近年炙手可熱的日本清酒銘柄。至2010年擔起大旗聯合秋田另外四間酒造創造「NEXT FIVE」共同酒後,
不但打響新政的名堂,也算是為日本酒創作「共同酒」開創先河。
這種共同酒的確活化了清酒,使其不再令人覺得傳統和守舊,同時卻加重了清酒愛好者的品飲成本 - 這些酒,往往都是供不應求,
即使在日本本土,要找個原價售出的地方也不易。自此炒作的清酒,不再只是「十四代」、「田酒」、「黑龍」等神兵利器了。

酒造的更多背景資料,筆者相信還有不少機會介紹的。

香氣/口感/味道/餘韻:

這瓶是新政「Color」系列之其中一款。

這是與數名友人於家中品嚐的第一支清酒,開瓶後初段散發著米香,稍為回溫後其香氣漸漸由蘋果香取代。
口感方面它一如所料清爽怡人,不論在雪冷(約5度)到花冷(10度左右)都能保持穩定水準。
味道是一貫新派清酒所強調的微碳酸感,與其豐富果香甜酸交錯,口感複雜有緻又不至膩人。
酒精感即使在最後接近室溫階段仍能隱藏得宜,酸度更為明顯,餘韻中長,果香和乳酸香殘留口中恰到好處。

後記/補充:

筆者近期有幸接觸好幾款新政酒造的出品,Colors、No.6、亞麻貓系列都品嚐過一些。
感覺上新政在創新之餘也能保持一定對自有品牌傳統的堅持,基本上所有品項都使用6號酵母(新政酵母)釀造。
相信一位喝清酒經驗尚淺的人,假如在每次只喝一支新政,是不容易喝出其分別的,
有機會的話,一併開兩支新政,也許可細味新派清酒引人入勝的地方。

2017年7月19日 星期三

山形正宗 純米吟醸 酒未来 生

整體評分:7/10
入手難度:4/5(困難)
米麴氣味為主,佐餐能有各種有趣變化的生酒

背景簡介/特色:

水戶部酒造為於山形縣,據網站所述蔵元人數為14人(包括冬季時的職人),算是規模較小型之酒造。
山形縣的酒造,大多都是非常具實力的,十四代、出羽櫻、くどき上手、楯野川⋯盡是頂級之一線酒造。大概是近水樓台吧,這些酒造的風格,大體上都想向十四代靠攏。(想而已)

在這簡介想著重酒米「酒未來」,此酒米為高木酒造之十四代蔵元 - 高木辰五郎先生研發出來的酒米三部曲之一,其餘兩款為羽州譽和龍之落子(龍の落とし子)。
並非很多酒造會使用酒未來釀酒,能使用它出品的大多都是位於山形縣又或是鼎鼎大名的酒造(而今、寫樂、東洋美人等等)。

香氣/口感/味道/餘韻:

生酒一般味道較為奔放,山形正宗的這瓶也不例外。輕湊鼻時,米香已是非常強烈撲鼻,會預期它味道不會太酸,口感會較爽(dry)。

單飲時,初嚐於舌尖,有輕微發泡感,也是多數生酒都會有的質感。味道與香氣表現一致,爽朗有勁,米香飽滿。入喉順滑,米味扣於喉嚨,餘韻中規中矩,泛起少許酒精感而不算苦澀。

此作較討好的是在佐餐上表現不俗,配上蕃茄是會是一個討好的哈蜜瓜味道為主,搭配一點酸薑時又會重新刻畫其濃郁米味和旨味,由雪冷至花冷大抵保持水準。




後記/補充:

生酒 - 意即沒有經過任何低溫殺菌(火入)的程序,就是新鮮和風味強烈的酒,一般建議盡快飲用。
難得在香港的鮨店有專業運送,加上筆者對酒未來有一點興趣深入了解,也就是毫不猶豫地點了 約兩合份量試試看。

當然,它的發揮不及十四代釀出之酒未來那般變化多端,但從這價位表現來看已是物有所值。
酒未來作酒米的出品變化度甚高,追求多變的飲家應多嘗試不同酒造的酒未來酒款。

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

雪の茅舎 花朝月夕 大吟釀

整體評分:6/10
入手難度:3/5(中等)
雪冷狀態表現如蜜糖甜潤,隨著溫度提升味道急轉直下

背景簡介/特色:

出品「雪の茅舎」的齋彌酒造位於日本東北秋田縣。此銘柄頗具名氣,於日本酒評價網 SakeTime 排名20名內,在日本酒物語中,它是秋田縣的第二名。
而排在雪の茅舎前面的,就是大名鼎鼎的新派清酒「新政 / No.6」。日後筆者也會有機會寫寫新政的品飲評價的。

彌酒造是頗傳統的日本酒造,其官網標榜著「三無」:無櫂入、無濾過、無加水,除去這些步驟都是為著保留日本清酒最原始的風味。

香氣/口感/味道/餘韻:

「雪の茅舎 花朝月夕」是鉛柄其中一款最高階品項,是晚在餐廳開瓶,用以相佐前段廚師發辦(omakase)日本料理。

以35%精米步合來說,酒的色澤一如所料清澈澄明,靠近杯輕輕一聞,有著一點酒精味道,由於如蜜瓜和蜜糖的甜香太重,幾乎感受不到任何米味。
在開瓶初段,表現如香氣一樣,口感濃稠而甜蜜,相信這味道會頗為適合女生。把酒於口稍作停留,酸度仍然頗低,吞下時感覺順滑一致,餘韻為中等,始終初時的甜度不弱。

正當以為這是一支不錯的酒時,喝至中段當它溫度稍稍回升,它的表現出現變化:米麴味道開始明顯起來,帶著它本身的偏甜的風格,筆者認為這兩種味道不協調。
在收結方面是一大敗筆,餘韻相對苦澀,酒精味道也蓋掩不了,味道已完全失去初期的平衡了。


後記/補充:

「雪の茅舎」的知名度和此酒的價位來說,筆者未必會選擇再次品嚐此作。
但無可否認的是「花朝月夕」的初期表現是頗為出色的,配搭一些清爽的水果,應能相輔相成。
但後期此酒朝向不好的方向變化,這令筆者對其印象大打折扣。
建議大家品嚐時,要好好管理其溫度,減低它變化的速度。

以它的高貴包裝和名稱,把這作為送禮之用,也不過不失。
至於入手難度,它不至於很難的,在香港的liquidxxxx 至x酒庫,也該可輕鬆找到了。

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

雨後の月 月光 大吟醸

整體評分:8/10
入手難度:3.5/5(較難)
初段表現辛口,但後期表現漸佳,香味與辣度俱備的大吟釀

背景簡介/特色:

相原酒造位於廣島,雨後の月銘柄在日本酒評價網 SakeTime 中排行第三名,一二名分別為「賀茂金秀」和「寶劍」。
此酒造在香港不算太有名,卻因此不容易在香港的超市或日本酒店舖買得到。可能要在居酒屋才有機會喝得到了。
在日本,此銘柄還算有一點小名氣,所以要入手不算非常難的。

香氣/口感/味道/餘韻:

在雪冷(約5度)的狀態下開瓶,香氣尚算明顯但不算印象深刻,是典型山田錦的酒香 - 帶著甜味和果香。
酒體尚算清澈柔順,在入口時的口感不算清爽但順滑,沒有帶有太多黏口感覺。
而味道方面,雪冷(約5度)表現內歛,相對辛口並有少許酒精感,但隨著品飲溫度慢慢回升和醒酒後,
此酒的表現愈來愈出色,香氣漸重,口感比先前圓滑,味道帶著蜜瓜的甜味。
而收結部分,初段以大吟釀級別來說,餘韻短暫並較辛口 (dry)。後期溫度回升,餘韻表現悠長,辛口的感覺仍在但呼出的氣味還是甜味為主,表現不俗。

這瓶清酒是當日 omakase 晚餐第二瓶佐餐酒,配搭著口味較重的刺身壽司,表現仍算出色。
以此酒的調性,與各式日式料理問題都不大,但配上較多淡味白身魚時,少酌即可以了。

後記/補充:

筆者第一次寫「大吟釀」級別的酒。由於飲食習慣和缺乏燗酒器,筆者相對較少品飲本釀造和精米步合較高的日本清酒出品。
至於有一些香港人都對純米大吟釀比較情有獨鍾,覺得大吟釀級別的酒就好像添加了味精一樣。
筆者最初也是有如此偏見,但其後喝的種類多了,就覺得大吟釀的世界其實同樣多姿多彩的。
就像威士忌的世界一樣,有非常多人追逐 single malt whisky,但 blended whisky 的出品卻佔了大多數。
在日本清酒世界,這個追逐純米的現象,也很類似威士忌,這偏好也頗值得大家思考呢。

p.s. 這一支清酒與上一支的「得月」,看來都很適合在中秋節前後與親朋戚友一起乾杯!

2017年7月9日 星期日

久保田 得月 純米大吟釀

整體評分:8/10
入手難度:4/5(困難)
淡麗辛口的代表作 - 清澈如水的日本酒

背景簡介/特色:

「得月」這清酒乃由知名酒造 - 朝日酒造(生產久保田之酒造)於每年九月(中秋節前後)推出之年度發賣品。
「久保田」這品牌,相信有較高酒齡的人,即使主要飲紅白酒的人都有一定認識的銘柄。
它算是第一代被引進香港的日本酒品牌,聽說當時知名度可謂與十四代不相伯仲。
朝日酒造位於新潟,事實上,新潟縣酒造在香港也有不少常見而質素不俗的清酒品牌(八海山、越乃寒梅)。
近年隨著愈來愈多西餐向的新派清酒受到歡迎,香港人對像久保田一類的典型清酒熱情漸漸冷卻,但它仍然是一個送禮佳品。

香氣/口感/味道/餘韻:

是次把酒拿到餐廳,故並非親自開瓶,只能從酒杯感受最初的香氣。靠近杯中輕聞,非常淡麗的氣味,既不是酒精味也不算是果香,是很平淡的米的味道。
從下圖看見酒的顏色,也是新潟縣日本酒的一貫風格,透明潔淨,像水一般清爽無雜質的。
配上味道同樣清淡的銀杏,酒接觸舌尖,沒有任何甜味,中段仍可以感受到爽朗的口感,一點酒的黏性都沒有。
把酒緩緩滑下,味道一貫清淡,在花冷(10度左右)的溫度時,舌後稍有些微酒精感和辛辣的味道。
餘韻則是中等,但以這樣清淡幼細的口感和味道看,算是完成度很高的作品了。



後記/補充:

其實喝這支酒已是去年十月的事了。當時的感覺還是覺得平淡,清澈,該沒有很大的印象。
是晚在整理過去數個月拍下自己曾喝過的清酒照片時,看見了它,赫然還是對它的印象不淺,於是決定寫下這一篇文章。
這一兩年品嚐清酒的密度提高了些,白酒向的、香檳向的清酒都試了不少。雖然日本酒的世界趨向變化多端,但回首一看,卻發現還追求著傳統日本酒極致,能釀出如水的清酒酒造,很是難得。

由於此酒的味道非常纖細,這不是一般能佐餐的清酒,反之,它應該是主角 - 配以非常清淡的佐酒小食慢慢品嘗得月。

在香港雖然能輕易在百貨公司和超級市場找到久保田的百壽、千壽、碧壽、萬壽,但找到年度限定版得月的可能性近乎零。
日本在發賣期間找到的可能性不算很低,如有興趣嚐嚐,可以一買。

2017年7月7日 星期五

鍋島 純米大吟醸 短稈渡船・山田穂 (山田錦の両親の酒) 下篇

整體評分:6/10
入手難度:4/5(困難)
相對清爽,果香味較重,但整體感覺仍然只屬中等

背景簡介/特色:

山田穂 - 酒米「山田錦」之母親,以此為酒米釀造的酒非常稀少。

香氣/口感/味道/餘韻:

筆者是日與短稈渡船一作一同品飲。
同樣在花冷溫度下開瓶,香氣乍聞之下跟短稈渡船分別並不大;略過了一些時間後,果香是比短稈渡船濃一些。
口感方面,在口中山田穂表現較出色,口感更為飽滿,酒體清爽一些,沒有短稈渡船泛黃,也少了筆者不太喜歡的米麴味道。
一口氣吞下時,酒精感也比短稈渡船少,餘韻殘留在口中的時間沒有太大分別。
開瓶後十數分鐘,果香漸見明顯,多了一些「鍋島味」。

色澤明顯較短稈渡船白一些

後記/補充:

同座友人們都相對喜歡這瓶酒,從喝光的速度上高下立見。
喝罷兩瓶酒,毫無疑問山田穂的平衡度做得較出色。而味道亦相對合乎初接觸日本酒的人的口味。

有想過整體評分調高一些,但心想如果這也值7分的話,這個 blog 也相對沒有意義了。
始終問心而言,我該不會再購入這款出品。
希望較嚴謹的評分能讓大家多了解不同出品的分野,也希望讀者能喜歡這裡所推介的清酒。

2017年7月5日 星期三

鍋島 純米大吟醸 短稈渡船・山田穂 (山田錦の両親の酒) 上篇



整體評分:5/10
入手難度:4/5(困難)
米香濃郁,收結不佳,與酒造較擅長果香作品有落差


背景簡介/特色:

富久千代酒造位於九州佐賀,是頗具名氣之酒造。不論在 saketime 日本酒評價網 或 日本酒物語 中,其銘柄「鍋島」都長佔佐賀冠軍位置。

在香港的居酒屋,不難找到會用不同鍋島酒瓶作裝飾的小店。全因酒造採用風格一致卻配以色彩繽紛的顏色區分不同作品,
加上雖然在港有代理但卻欠缺高階品,部分愛好清酒的人都會特意以炒價追一兩瓶高階作品,順道留起酒樽作裝飾。

短稈渡船和山田穂,分別是酒米「山田錦」之父親和母親。我們現時品飲的日本清酒,最常見的就是用山田錦釀造出來的。
以筆者所知,純米大吟釀級別的山田錦父母酒,只有鍋島及田酒兩銘柄以年度限量禮盒裝出品。

(官網圖片)


香氣/口感/味道/餘韻:


本篇簡介的是父親:短稈渡船。
開瓶時已從雪櫃取出一兩分鐘,大概為花冷(10度左右)溫度。輕輕一聞,有著些微果香,但米味明顯更強烈。
倒下酒杯時可見色澤相對較一般酒泛黃,這該是典型短稈渡船酒米的特徵。溫度稍為上升後,果香和蘋果酸味雖然更明顯,但仍以米香為主軸。
口感方面,酒體尚算清爽,而味道混雜度較高,一方面有著鍋島清甜果香的風格,但另一方面相信由於酒米用上短稈渡船的關係,
米味非常飽滿,筆者甚至覺得有少許米麴味道。餘韻中等,在喉嚨中會稍稍感到有滯留著的酒精感,不算討好。

開瓶後放回雪櫃一小時,略醒酒後再嘗,整體感覺較好,果香和濃郁米味相對平衡,酒精感略減一些。




後記/補充:


筆者曾經品飲鍋島純米吟釀雄町,當時感覺非常美妙,配搭煙三文魚時驚喜萬分。
由於鍋島此作入手實在不易,本懷著期待的心情嘗試,卻換來一點失望。
在部分評價網中,鍋島的賣點在於豐富果香調性輕快,雖然感覺到酒造已對此作作出嘗試,但顯然也是失去平衡。
幸好此作有多人共享,米香太濃的酒多喝會膩,尤其是既配上大量壽司。

當然,作為 housewarming 或宴會禮物,其實以此名氣和包裝,卻算是非常體面的。
下篇會簡評母親山田穂。

2017年6月28日 星期三

作 雅乃智 中取り 純米大吟釀


整體評分:8.5/10
入手難度:3.5/5(較難)
花香華麗,口感順滑而味道平衡,性價比極高之餐前至食中酒

背景簡介/特色:

清水清三郎商店 之銘柄「作」(ざく/Zaku)是近數年日本之大熱銘柄。筆者已品嚐過其中數款出品。
在連結內的官網內頁的「受賞歷」一欄自2013年已沒有更新,但其實此品牌此後亦接連在 Sake Competition(個人認為以得獎比例中算認受性較高的一個年度比賽)
橫掃大獎,而今年它更包辦純米酒部門頭兩位saketime中的排名暫為第10名。

筆者認為作的出色之處在於水準非常穩定,而且在口感平衡,不論男女老少,也能對此銘柄留下良好印象。

香氣/口感/味道/餘韻:

剛開栓後,瓶內香氣緩緩滲出,是一貫山田錦純米大吟釀的哈密瓜和清淡的百合花香氣。
開瓶後的香氣仍能保持飽滿,水準甚高。
倒入酒杯後,酒質清澈透明,在杯中稍稍搖晃,掛杯短暫,酒體屬清爽一類。
於花冷(約10度)溫度品飲,舌尖稍稍有酒精的刺激感,快速吞下時,感受到傳統日本酒之米味。
餘韻屬中等,香氣留在口中時間並不算長,卻讓筆者想立即再嚐。

在溫度稍稍回升的狀態下,花果香氣能保持,口感順滑依然,而酒精感會相對明顯,但整體感覺仍然偏甜和容易入口,變化度高。

此款作品平衡度高,多飲不膩,其細緻的香味和完成度,適合搭配口感清淡的日式料理和前段的壽司。

後記/補充:

筆者非常喜愛「作」這日本酒品牌,主要原因是其出品的性價比非常高。
在「傳統」與「新派」的清酒中(有機會會在日後解說何謂新派日本清酒),它取得很好的平衡。
亦且在香港大型超市(city開頭的)或者香港的中高級日本料理餐廳都能找到這系列。
在日本入手難度並非很高,只是也是經常限量購入一支罷。(筆者在日本於兩間限量購買一支的地方各入手一支)

另外,「作」系列也有非常高端的作品發售(智、大智),香港售價為千多至約三千元。
如果是非高級酒不喝而要排場的話,相信這些高階系列也是不錯的選擇。

作 雅乃智 中取り 純米大吟釀,黑色的瓶身讓人感覺華麗高貴,但其四合瓶(720mL)含稅價只是 2106 yen 而已。

在香港由於運費問題,索價一般在400-500元左右。但以其質素來說,拿來送禮自用,也是非常物有所值。

p.s. 上圖用了官網的圖,原因是筆者自行拍攝的技巧太差劣了...

2017年6月27日 星期二

花陽浴 純米大吟釀 美山錦 直汲み 生原酒


整體評分:9.5/10
入手難度:4.5/5 (非常困難)
果香四溢,清爽又優雅的百搭酒

背景簡介/特色:

南陽釀造的「花陽浴」(はなあび/Hanaabi)銘柄,對於愛好日本清酒的人並不陌生。
此酒造的年產量只有100石左右(註:1石約180升,即250支720mL酒),這產量遠比暢銷中港台的銘柄如「獺祭」、「黑龍」、「磯自慢」、「久保田」等少得多,其中一個原因是這個酒造只有三名蔵人。
儘管如此,這銘柄卻長久以來獲日本大眾青睞,而且評價極高。
saketime 日本酒評價網 裡,花陽浴一直屹立前五名。
而在網店如日本樂天、yahoo、amazon等,基本上搜到的都只會是原價數倍的炒價。

香氣/口感/味道/餘韻:

筆者於購入約兩星期後品飲。
從雪櫃拿出酒後立即扭開瓶蓋,於雪冷(約5度)左右時聞一下,並沒有原先預計的爆發出來的果香,反之卻是一股米的原料味道。
約一兩分鐘後稍回溫至花冷(約10度),香氣漸漸明顯,帶著菠蘿一類的甜水果氣味。
是次品飲使用下圖的大吟釀杯,令香氣非常集中。將酒搖晃兩圈,雖是生原酒(即未經低溫殺菌處理及加水調節),但掛杯很短,酒體及口感明顯較為清爽。
味道與香氣表現一致,帶有豐富熱帶水果的甜,酒精感收歛得宜,酸度尚算充足。
緩緩把酒吞下後,一呼一吸,餘韻簡單卻悠長,變化度不大卻一氣呵成。
筆者與友人一飲再飲,速度之快,一位遇上屯門公路大塞車的朋友幾乎沒有機會嚐到這美酒⋯⋯

筆者認為此酒款不論單飲與搭餐都能表現出色,但應避免搭配味道較濃和鹹味的食物。



後記/補充:

筆者是次是繼月初於東京赤鬼居酒屋後第二次品嚐此銘柄。
假如大家有幸在日本遇上日本酒舖售賣,是絕對值得毫不猶豫地購入一支的日本清酒。(放心:筆者從沒見過可以每人買多於一支花陽浴的日本清酒店)
如此上乘的品質,對於對日本酒印象還停留在米味、苦澀味的大部分香港人來說,相信會頗為驚喜。

溫馨提示:由於絕大部分的「花陽浴」出品都以生原酒為主,是必需要保持冷藏的。
如是像筆者般強行購入到香港的人,購入後請立即將之存放於雪櫃,回港後要以最快的速度將之冷存,並盡快飲用,才能嚐到此酒造的原味。

2017年6月25日 星期日

寫在開始之前

對比很多香港人來說,以筆者的年紀、經驗,跟真真正正的專家還有很大段距離。
由上大學之前幾乎滴酒不沾,到大學時間裡由啤酒「淺嚐」,到宿舍時期喝過「肝腸寸斷」⋯⋯
那時,覺得酒除了買醉外,就沒有甚麼作用。

踏進社會大學,最捨得花錢在食物的筆者終於有一點收入了。
我將每個月辛苦儲下的積蓄都花在一餐質素較好的料理上。而我最喜歡的,就是日本料理。

還記得數年前在Sushi Sase品嚐廚師發辦(お任せ/omakase)的時候,連最基本的日本酒也不知道是甚麼。
後來,對日本料理整體用餐經驗的要求漸漸提高了,發覺好的日本料理,如果配上了好的日本酒,兩者便能夠相輔相成。

起初筆者對日本酒的印象還是十分模糊,只知道日本清酒就是米、水和酵母製成的酒類。
漸漸又覺得日本酒的成份雖然只是這麼簡單,但又巧妙地能釀造出這麼多變的風味,這事情很有趣。
而且大部分的日本酒,比起市面上很多紅酒、白酒、威士忌等的價錢都較相宜,這能讓筆者品嚐和比較更多不同的日本酒款。

慢慢地,筆者便喜歡日本酒了。

筆者不會說自己對清酒很著迷,畢竟它的世界太寬廣,筆者嚐過的也只是冰山一角。
眼見日本酒在當地、台灣等地方都漸漸流行起來,香港貴為日本料理這麼盛行的地方,
香港人對日本酒的認知似乎不成正比。其實以筆者的經驗,香港人對日本酒是有興趣的,
只是不太懂得如何選擇和品嚐。

希望大家日後能在這裡,除了十四代、獺祭、久保田外,還可以多認識一些在日本、台灣甚至歐美
都逐漸冒起的一些清酒銘柄,他們的特色、風格、味道⋯⋯了解並多欣賞日本酒箇中滋味。

筆者才疏學淺,沒有很專業的詞彙形容清酒的味道,但筆者會盡量形容得貼切一點。
最後,希望寫 blog 的決心,不是流於三分鐘熱度⋯⋯

Let's start!

品飲紀錄設有評分,而評分僅為個人品飲經驗而定,而相同銘柄之出品質素亦不盡相同,只供參考。

入手難度解說
5:極困難 - 即使於日本當地亦近乎沒有可能以原價入手

4.5:非常困難 - 於日本當地有較小機會以原價入手,或需以較高價購買

4:困難 - 於日本當地部分日本酒店舖發售,或只為「地酒」(即較小型酒造之酒,產量或僅能提供日本當地飲用),香港鮮有發售

3.5:較難 - 不容易找到,間中會於日本或香港發售,或是年度發賣品

3:中等 - 容易於日本找到,香港間中發售

2:較易 - 在日本酒店舖或香港連鎖酒店舖較常發售之商品

1:容易 - 大量生產並經常於日本或香港各大小商舖有售之商品